:::

  期待綠電市場注入更多活血 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攸關台灣產業競爭力

{637659355698116882}_離岸風電第三.jpg

期待綠電市場注入更多活血 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攸關台灣產業競爭力

  討論多時的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即將在今年7月公告方案,依經濟部趕在5 月提出的開發規則草案,預定在2026 ~ 2035年十年期間釋出15GW風場,並且從2026年起每年都能有1.5GW風場併網。各界除了期待龐大的離岸風電區塊開發規模可進一步改變台灣的能源結構,產業界也殷殷期盼第三階段開發的離岸風電能紓解台灣正隱然成形的綠電缺電潮。

  綠電的使用已成為全球產業競爭焦點,在國際品牌為自我標榜而群起推動、對「用電大戶」條款明文規定要求使用、及世界各國基於溫室氣體總量管制的減碳要求之下,已經成為攸關產業競爭力的基礎資源。然而過去長年為扶持再生能源發展的政府補貼躉購費率,在今日時代卻彷彿成為綠電市場的緊箝咒,即使政府規劃到2025年台灣將有20%電力來自於可再生能源,預計其中90%的綠色電力仍將被台電以躉購費率收購,而難以匹敵政府補貼的企業綠電市場,只能仰賴採取競標的第三階段離岸風電開發,期望能大量釋出綠色電力到市場,讓產業界得以採購不受政府躉購價格影響、符合市場邏輯和價格調節的綠電。

  第三階段離岸風電開發既然對台灣產業取得綠電、維持全球競爭力如此重要,其開發的規則理應充分考慮綠電市場的供需原理,避免造成競爭不公、危害綠電市場的因素再次出現。相較於政府宣稱開放、但實情卻是猶仍苦苦掙扎的綠電售電業,去年丹麥離岸風電開發商沃旭能源(Ørsted Energy)售予台積電、一口氣預計提供30億度的綠電,卻為市場投下震撼彈,放眼望去,還有誰能供應台積電這麼多的綠電?供應過度集中於少數的外資離岸風電開發商,顯然非市場之福。我們樂見因為第三階段離岸風電開發,為綠電市場注入更多供應活力,並且期盼市場能夠更加健全,有更多的綠電市場參與者,因此支持與期待第三階段的離岸風電區塊開發有更多的開發者參與。尤其是在先前發展階段本土的離岸風電開發商被徹底邊緣化、售電業者幾乎成為隱形人,面對有望改變綠電市場窘困情勢的第三階段離岸風電區塊開發,應予更多的離岸風電開發商、綠電市場的售電業者更多參與的機會,從原則上容許和保障市場競爭,使綠電市場出現更多的供應選項,避免企業界最後成為受害者。

  目前的綠電市場,除了台積電等巨擘,眾多企業淪為綠電市場的弱勢買方,此實非推動全民應用綠電的正確路徑。我們相信在第三階段的開發規則草案中,每次風場分配釋出3GW、開發商每次獲配以500MW為上限,政府的考量即在此。依據公布的第三階段離岸風電開發規劃,換算下來,將至少有不重複的6家開發商進入綠電市場成為參與者,可望有效紓緩綠電市場供需嚴重失調和供應過度集中的情況,然而另一方面,售電商的處情仍然令人擔憂,若缺乏售電商有效整合需求、和可支持市場的綠色金融機制,綠電開發商對於更多企業的需求仍然興趣缺缺,台灣的綠電市場將仍然如大旱之望雲霓,盼不到實際的支撐。

  基於綠電市場的實際需要,我們期盼離岸風電的第三階段開發能真正充實綠電來源,讓企業有更多的綠電賣方選擇,同時賦予綠電價格以及綠電來源的多元選擇性,同時我們也呼籲各界應多關注初生階段的綠電售電商困境,以及如何將台灣的創新科技力量應用於新階段離岸風電開發,獎勵業者開發與應用新的技術,落實台灣成為亞洲離岸風電的科技研發中心。與其強逼要求部分需要規模化生產、實際缺乏長遠發展意義的本土化,不如積極鼓勵開發商促成國際風電供應鏈和台灣享譽全球的科技通訊(ICT)產業合作,將能源管理、儲能技術、數據預測、智慧監控、創新突破的風電技術應用於即將到來的第三階段新風電開發之中,讓離岸風電的發展具備更高效率、穩定輸出、智慧化的調節管理,同時台灣正奮力向上轉型升級的產業界也可以看到更多新興商機,從綠電市場的採購者,轉變成為綠電發展的參與者,最後更成為智慧綠電應用的實踐者。

  期待第三階段的離岸風電開發商們能與服務綠電市場的售電商合作,共同發展智慧能源調度能力,並且與台灣的主力高科技產業相互促進,建立完整綠能智慧產業生態系。例如國際上沃旭能源已加入EV100倡議,而台灣也有完整的智慧能源監控和電動車發展產業圈,兩者之間的合作,卻似乎從未進入台灣離岸風電開發規則制訂及「產業關聯」的討論之中。此外「綠氫」也已成為國際重要的淨零碳排技術方向,台灣在燃料電池和氫能源技術發展已久,也未能看到積極結合離岸風電與本土氫能技術開發結合的政策誘因。這些對台灣的產業不僅是巨大的機會損失,若政府對離岸風電本土化的要求持續失焦、甚至執意偏拗,導致開發商無法基於市場原則採購部分早已在國際成熟穩定的風機元件來源,也將讓能進入市場的綠電成本居高不下,進一步削弱台灣產業的全球競爭力。台灣眾多的科技產業若進不可借綠能之力攻入新興EV、智慧能源管理等市場,退無合理價格綠電可憑恃維持在全球供應鏈地位,則政府以發展綠能推動台灣零碳經濟的宏願與產業前景將面臨巨大危機、前途黯淡!協會作為綠電應用的推動者,既有責任支持政府開放綠電市場供應選項的政策作為、更有義務促請政府建立「新階段、新國產化」政策優惠環境,不「強人所難」,避免在國際已具備成熟供應體系或台灣不見得有機會可持續發展的傳統國產化環節作文章,而是擴大「產業關聯」概念,納入綠電智慧管理及相關的應用科技,要求開發商利用台灣的科技產業優勢,提出智慧綠能發展與綠能應用合作計畫進行審查,以達到真正的「強強互補、雙贏合作」,既能合作共建台灣的綠能智慧產業生態系,又能推動台灣的產業界與開發商合作實現更多減碳,避免陷入無意義且違背WTO各國產業互通有無精神的雙輸困境。

  最後,誠懇呼籲政府執政當局及全體國人能正視台灣綠電市場的發展困境,健全的第三階段離岸風電開發原則和完善的綠電市場機制,不只是為了讓企業有更多的綠電來源與價格選擇、讓台灣產業可以作好在零碳時代全球競爭的基本準備,更是讓全民能儘早擺脫以政府公帑、我們的血汗納稅錢變相補貼再生能源發電的無奈現況。TAGET作為綠電市場和綠電應用的推動組織可謂步步艱辛,眼看即將迎來第三階段離岸風電區塊開發的綠電市場發展契機,懇請政府不忘初衷、堅持市場開放原則,讓離岸風電開發真正成為綠電市場的活血泉源,同時也敦促政府能正視台灣產業的優勢與發展需求,利用新階段開發推動合理、雙贏的離岸風電新國產化策略,移除只是徒然抬高綠電成本和價格、卻不見得有產業未來空間的不合理要求障礙,讓「護國神山群」的智慧台灣產業有更多貢獻機會,再創亞洲台灣奇蹟,與離岸風電開發商共建傲視全球的智慧綠能產業生態系!

台灣綠電應用協會許博涵秘書長建言